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创建时间:2016-07-2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国有文化企业的要求精神,根据《云南文投集团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3年)》和集团的实际情况,在“十三五”期间,推动集团的经营业务发展,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省委提出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云南文化影响力”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此规划。

一、文化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转变。文化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文化产业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其它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全球文化产业产值约占世界GDP总量的7%,而在美国已达到了GDP总量的20%。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仍占主角,区域性非常明显。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囊括了全球国际文化贸易量的2/3以上。

       当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危机也蕴含着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二是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文化+科技”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三是品牌和集群化是核心竞争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构建,是文化产业规模化和快速发展的规律。四是文化贸易和保护成为国家新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力,国际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对文化资源配置的争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加以明确,并在顶层设计的角度提供规划和引导;党的“十八大”后,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新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并同时处理好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第一位、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并重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文化产业是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期间将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云南省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突破发展,云南省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目标已基本实现,现阶段云南文化产业正向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迈进,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部门也制定多项扶持政策推动和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云南省文化产业统计显示,连续10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超20%。其中,到2014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单位超1万家,占全省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7%左右,实现增加值600多亿元,占全省GDP的6%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云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同时,在看到云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与我国东部发达省市或国外的文化产业相比,无论是文化产值的存量、增量、结构,还是文化就业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辐射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肩负的责任使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理思路、找出路,充分发挥其平台服务功能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及合理配置,投身“一带一路”开发大潮,搭乘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让云南文化品牌真正响彻世界。

二、云南文投集团概况

(一)集团现况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09年,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从成立之初的2.24亿元实收注册资本起步,到2014年底,集团所属子公司24家,员工1820人,总资产84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总资产33亿元,净资产11.5亿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5.2亿元;2010年-2014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425万元,上缴税金4229万元,上缴利税合计8654.25万元。集团初步形成了文化演艺、文化旅游、电影电视、文化金融、文化园区开发建设、珠宝玉石和工艺美术、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等9个业务板块。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商务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中国文化产业金鼎奖—十佳文化品牌企业、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企业称号等荣誉。

       集团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进一步深化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文化生产力、实现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光荣使命。在新常态下,集团将有效发挥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在发展思路上,以十八大提出的“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指引,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在国家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实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集团优劣势分析

1、集团优势分析

       政策资源: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扶助文化资源导入和激活等方面获得云南省委、省政府多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通过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优势,集团的整体统一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得以增强,并实现将政府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品牌资源:集团具有良好的品牌基础。先天具有了整合云南省文化产业资源的能力和优势,加之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的上层指导和支持,奠定了先天的品牌基础。通过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和领域的积极探索,企业规模不断拓展,构建起多个业务板块,在云南省树立起品牌形象,提升了集团市场竞争力。

       技术资源:集团拥有专业化、高层次的技术资源。通过整合提升改制院团的原有资源,集团已经在文化演艺等领域形成了绝对领先的技术条件资源。尤其是节目编排、活动策划、舞美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制作等方面,都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在云南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颇受好评。

       人才资源:集团管理层聚集了众多专业精英人才。集团作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承担者,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多方面支持,汇集了由省内各领域中的精英骨干人才。

       平台资源:集团资金来源渠道较为丰富。集团以强大的背景作为依托,打开多重资金来源渠道,依托集团强大的整合能力,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捆绑包装,变资源为资产,激发出强大的资产内生能力。下属演艺股份公司正积极筹备上市工作,成功运作上市后,集团的融资能力将大大提高。

       土地资源:集团依靠强大的政府关系和整合能力,在省内土地资源获取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园区资源:集团在文化园区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源。集团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和强大的整合能力,在省内进行多点投资建设,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功经验:集团在旅游演艺、影视剧制作发行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文化成果。在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基础上,集合集团其他优质资源,将不断探索出新型的市场化文化产品,丰富云南公共文化产品市场。

       资源整合能力:集团具有很好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云南省全省的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各产业间的联合协作,面向省内文化市场的专业化、特色化的产品服务,促进各产业链间的相互交织,形成严密而紧凑的“产业网”,这一点是其他以行业市场为着眼点的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2、集团劣势分析

       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集团近4年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利润增长相对较缓,其中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归还贷款及相应的财务费用支出,导致集团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未能形成良好的资金运作体系。

       人才缺失问题较严重: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集团发展需要。在集团的团队中,普通就业者多、一般的骨干多,拔尖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特别是创意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金融和资本运营人才、科技人才、市场开拓人才极为紧缺。

       风险管控能力待提高:集团组织机构方面,相对控股和参股企业占比大,对其管控较弱,风险较大。集团下属的二级企业中相对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共有14家,占二级企业总数的61%,占比较大;集团难以监测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造成难以对其进行管控,面临较大的风险。

       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弱:集团具有特殊的成立背景,以院团转企改制为任务,能力有限、负担较重,随着文化产业市场不断变化和产品类型的推陈出新,集团现有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营销方式较为单一且被动,营销渠道扩充不足。市场化道路仍在探索之中,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集团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集团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党团建设和人才建设,确保如期完成集团“十三五”发展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加强组织建设的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必须不断增强党组织在企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

       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决策的原则。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从实际出发,把握新经济情势下发展新特征,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文化的产业属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在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四是要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原则。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企业各方面体制机制,持续加强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力度,破除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发展目标

       以资产经营盘活现有存量,以协同创新不断做大增量,通过混合经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文化演艺是旗帜,文化旅游是核心,文化金融是方向,产业互融是主业,多元发展是支撑为方向,实现下属各主要板块发展成为我省各领域内全产业链知名企业、演艺板块实现上市,努力把集团打造成为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国际化程度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力争“十三五”前,期集团总资产达到80亿元以上,到“十三五”末,总资产达到100亿元以上,通过五年努力成为“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

(四)发展思路

       立足集团发展实际,充分发挥集团优势,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内涵式发展—挖潜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坚持“载体+内容+要素”三位一体的发展框架,逐步将集团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资产型企业,向技术或智力密集型的资本型企业转型,实现股东、顾客、员工之间的共生与繁荣。依托载体、内容和要素三者轮式驱动,促使三者有机统筹互动,让载体、内容、要素三大资源融合创新,最终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机协调。

       载体驱动:以载体为驱动,依托载体项目的投资建设,充分发挥集团的投融资平台功能及杠杆效应,通过以小博大的发展策略,迅速做大集团资产规模,为内容板块和要素板块蓄积发展后劲。

       内容驱动:以内容为驱动,基于前期的资本积累,依托民族文化打造丰富的内容产品与项目,同时借助资本运作手段,做大做强内容板块,不断吸引优质要素进入,扩大提升要素板块的规模与质量;同时将内容植入载体板块,促使其转型为提供配套服务为主的运营期,进入载体板块1.0。

       要素驱动:以要素为驱动,通过要素的融入打破内容板块的发展瓶颈,提升其发展水平与竞争力;同时伴随要素向载体板块的集聚,促使其升级为提供增值服务为主的运营发展阶段,进入载体板块2.0。

五、“十三五”发展产业布局

       集团的总体产业布局是保持己有战略资源优势,对现有资源重新进行梳理和战略调整,构建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保持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具体产业层面实现专业化,在做深做透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服务,具体产业布局为:立足“7+X”业务板块战略,突出一个核心业务,重点打造四个业务板块,兼顾两条业务发展线,打造九大产业,建设实施好二十八个重点项为目。即:突出文化演艺一个核心业务,重点打造文投演艺、文投旅游及文投金融板块三个重点板块,兼顾可拓展线及退出两条业务线,打造文投演艺、文投旅游、文投金融、文投影视、文投科创、文投教育、文投会展、文投珠宝和文投园区九大产业,以二十八大重点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成功的发展目标。

(一)重点发展板块

1、文投演艺板块

       战略定位:该板块要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区域优质演艺资源的整合平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先行者。以整合提升区域专业表演品牌为核心,集民族演艺、旅游演艺、海外演艺为一体,跨越文化演艺全产业链的演艺“旗舰”企业。

       战略目标:整合并提升各业务板块实力,加强与外部优质资源合作,力争在五年内实现上市,成为具备国内一流演艺整合实力,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演艺集团。

       发展模式:立足演艺全产业链,结合集团实际,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以专业表演为核心业务板块,向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延伸,通过投资、并购、连锁经营等方式,重点布局演出服务、演出场所经营和艺术培训三个对专业表演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业务板块,使其对核心业务形成配套服务、载体和人才三大环节的有力支撑,促进集团长期发展。

       发展路径:首先,整合并优化集团演艺板块的优质存量资源,壮大资产,整合集团外部相关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演艺股份公司。其次,构建上市通道,进行资本运作,推动优质增量上市。全面提升集团演艺剧目的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演艺股份顺利上市融资。最后,发展投资并购和演艺业务整合能力,在国内外市场开展资源整合与合作联盟,以实现旗下控股多品类优秀演艺产品,拥有整合集团内外顶级创作团队、优秀演艺人才、演出经纪、票务营销平台等产业上下游的实力。

2文投旅游板块

       战略定位:通过发展旅游项目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旅行社经营、确定有创利价值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成为以云南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对区域优势要素与业务融合创新,以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主题为主打,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传播、文化旅游拓展等于一体的主导业务板块。

       发展目标:积极推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文化旅游高地,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有机整合一批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集团品牌。

       发展模式:一是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的综合经营模式, 通过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来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景区附加值。二是在线旅游经营,即旅游电子商务。针对集团旅游板块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集团的技术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信息平台,选择网络直销、搜索比价等不同模式进行组合盈利。

发展路径: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兴旅游文化市场。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做大云南市场,拓展省外市场,开拓境外市场,努力营造公平的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环境,破除地方壁垒,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文化市场体系。

3文投金融板块

       战略定位: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通过发展基金经营、金融业务、实体经济证券化经营等,集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和文化产业交易平台于一体的,面向文化产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发展目标:依托云南文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一平台,整合文化资源和金融机构资源,健全以基金投融资为主,担保为辅助,多元渠道投融资为补充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满足集团内部资金需求与投资发展。同时健全以基金及其管理为核心的文化创业投资服务体系,建立文化产业交易服务平台。有效提升集团投融资效益及文化成果的交易,有力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

       发展模式:通过整合集团内外部金融机构资源,包括文交所、文化小贷公司、基金、银行、担保、信托等,构建“文化投融资服务”+“文化交易服务”的哑铃式经营模式,针对集团自身情况及云南省文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为其提供差别化投融资服务、文化要素、产品及服务交易等。

       发展路径:聚集金融服务资源。借助政策性金融,激发各类金融资本的活力,整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打造政府引导型的融资平台。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企业并购及其金融服务,开展股权类基金投融资。完善文化与资本对接的机制。健全文化创业投资服务体系,建立文化产业交易服务平台。创新文化金融产品,打造投资产业链和价值链,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二)规划发展板块

       战略定位:集团规划发展板块主要包括文投珠宝与文投会展板块。文投珠宝要通过发展珠宝产业园区建设和珠宝艺术品设计、生产、经营等,立足瑞丽珠宝创意产业园,集珠宝加工、展示、交易、设计于一体的潜导业务板块。文投会展则通过发展会展策划、会展组织、会展管理等,整合集团各板块的会展资源,成为集对内集团自有文化成果展示,对外云南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

       发展目标:通过“十三五”期间努力,把规划板块中的珠宝及会展产业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珠宝及会展领域内全产业链知名企业,成为我省珠宝、会展行业的龙头企业。

       发展模式:文投珠宝,依托瑞丽国际珠宝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个集珠宝原材料进口、加工、设计、经营、科研、展示、拍卖、批发、国际交易、专业人才培训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文投会展,以会展策划与会展组织为主,辅以营销与广告宣传、布展及电信服务、运输报关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交通住宿与餐饮旅游娱乐休闲服务、人才培训、会展管理与评估等多元服务的会展业务体系。

       发展路径:文投珠宝,打造“瑞丽国际珠宝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朝着设计、营销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打造成集珠宝文化、工艺展示,珠宝消费、收藏、鉴定、行情咨询、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投会展:在集团各类会展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做好“1+N”的会展业务架构布局,重点做好会展组织与运营管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经验模式,寻求多元盈利的方式,整合集团内外各类文化资源,着眼会展全产业链发展。

(三)可拓展产业板块

       发展思路:首先是通过明确新产业的投资原则,再对新产业的功能进行定位,最终确定新产业的投资方向,立足现有重点产业,逐渐拓展科技类产业。依托云南省知名大学力量,通过建立科研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先导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同 发建设科技园区的方式进行高校科研技术产业化发展,在培育新的科技企业和技术项目的同时,找到公司的中长期利润增长点。

       投资原则:一是适时介入。适时地介入新的产业,尽量避免从头哺育一个产业、一个项目,而是应充分利用别人已经做成或即将做成的阶段,适当的投资,迅速做大做强;二是专业化管理。拓展新产业的基础上,每一个产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行业内的-流企业;三是协同效应。发掘、创造各产业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功能定位:一是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借鉴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科技的发展才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而建设类的业务带来的经济增长只是一个短期效应;二是充分发挥集团性企业的协同效应,增强集团整体的发展动力和盈利能力。所有多元化的新产业领域都应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即实现协同效应。

       投资方向定位:结合公司新产业投资的功能定位和投资原则,立足现有的主导类产业,逐渐转向投资科技类产业,是保证公司的经营利润,赢得现阶段发展,并培育中长期的新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科技水平,建设公司特色的有力途径。当前,探索高新技术研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已经成为各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依托云南省较知名的高校,集团可拓展的新产业投资方向定位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发展领域,重点在加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方面做文章。在实践中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并考虑适时对某些优秀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收购。

(四)退出业务板块

       退出业务的思路:退出是集团壮大资本、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退出并不是“一卖了之”,而是综合考虑行业生命周期特征、公司自身实力等因素,通过资本在公司体系内、外不断流动、转化、扩张,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手段。

       退出业务的类型选择:经过对集团现有项目进行梳理后,对退出的业务进行决策。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退出国家非鼓励行业或项目;二是退出一般竞争性的非主业项目;三是转让盈利能力进入下降通道的项目;四是转让未来前景不明,迟迟不能获得核准的新项目。进一步提高公司在资产、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集中度,为实施新一轮的投资奠定基础。

       退出业务的途径选择:退出途径的选择,既可以在资产资本化后,转让资本所有权,也可以在资本证券化后,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交易,具体来说:一是把子公司经营好、卖掉,以合理的增值(减值)收回投资;二是把子公司做优做强,成为行业或区域龙头,推向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股权流动,资本变现;三是把子公司注资参股到相应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去,母公司在股权锁定一定期限后在资本市场变现。

六、重点发展产业

       一是文化演艺产业。大力发展专业表演业务,组建专业团队投资并购省内外优质演艺资源。主导成立省内演艺剧团联盟,开辟云南农村商演市场,投资时尚话剧、音乐剧等演出品类,开拓旅游演艺衍生业务,并实现在东南亚地区的驻场演出。总资产争取达到13至15亿元,提升演艺资本运作能力和演艺全产业链管理水平,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演艺集团。旗下演艺股份公司实现上市融资,提升演艺投资运作水平,成为全国一流的演艺集团。

       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做好旅游景区的建设与改造升级,重点积极进行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拥有10个优质景区;做大做好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的综合经营业务,同时借助数字技术做好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布局与发展。加强旅游服务能力和业务运营能力,完善旅行社、旅游汽车和旅游酒店等服务设施的构建;深化文化旅游板块与集团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融合创新发展,并在各细分领域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是文化金融产业。打造综合性的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一条龙”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4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文产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股本结构最优化,稳定发展持续化。建成集团特色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股本结构最优化,稳定发展持续化。

       四是文化影视产业。通过发展影视基地建设、电影电视剧生产、与影视基地配套的影视服务业等,成为以影视拍摄与制作基地为载体支撑,立足云南自然态势及特色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整合全国影视资源,深度挖掘影视产业链,最终成为“影视滇军”的航母。

       五是文化教育产业。通过发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资格认证等,坚持以文化创意人才为先理念为核心,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发新型文化教学管理体系,开展综合性的培训业务,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和新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满足市场各类人群的文化教育需求。

       六是文化科创产业。通过发展创意策划、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数字科技、电子商务、信息传输、广告传媒等,为其他产业提供创意和科技支撑。将文化创意和高科技技术融入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设计和开发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完全自主创意、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拳头产品。成为西南一流的数字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与广告媒体开发等专业服务的提供商。

       七是文化珠宝产业。以云南丰富的特色玉石资源为依托建设集珠宝加工、展示、交易、设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的珠宝产业示范园区。引入国际知名珠宝品牌、国内外一流高端设计人才,构建珠宝鉴定评估服务体系。吸纳全国甚至国际范围珠宝玉石鉴定评估师,建立珠宝玉石的鉴定评估标准和流程,为集团珠宝基地、珠宝园区、珠宝企业及消费者提供专业可信的珠宝鉴定评估服务,规范云南省内珠宝交易市场。

       八是文化会展产业。通过发展会展策划、会展组织、会展管理等,整合集团各板块的会展资源,面向西南乃至全国开展特色文化会展,成为集对内集团自有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对外云南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为一体民族文化旅游会展品牌。

       九是文化园区产业。通过发展文化园区策划、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成为向其他产业提供实体依托,放大存量资产、提供运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的先导综合产业。做好园区布局与建设,包括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打造多样的产业园区和孵化载体。

七、重点实施项目及工程

(一)文投演艺板块

1、云南文化艺术中心建立系统化的演出引进运作机制,打造多样化的“演出季”品牌,项目将完善集团演出场所品牌化经营体系,充分利用闲置场馆、场地开展衍生业务,利用剧院配套设施,开展演出配套服务经营。

2、云南省演艺素材数据库。项目将完整收集、归纳、整理我省非物质文化素材,为我省乃至全国了解边疆文化及少数民族风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3、云南艺术人才储备数据库。数据库将完整收录我省各类艺术人才数据,在挖掘、储备人才同时还承担我省文化艺术人力资源交流任务。

4、云南票务营销平台。项目对集团各演艺资源进行统一营销,以票务销售为核心,同时还负责对外推广集团演艺资源。

5、云南演艺经纪联盟。项目聚合我省各类演艺经纪资源,为演艺经纪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与媒介。

6、云南省演出院线联盟。构建演出院线标准化管理运营体系,深度拓展集团资产经营业务,开展剧院技术咨询和服务培训业务。

(二)文投旅游板块

7、巴拉格宗景区。重点进行改造和完善巴拉格宗风景区工作,重新整合包装运营,解决以往的规划和运营问题。

8、蓝月山谷。继续提升完善蓝月亮山谷风景区,做好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的综合经营工作。

9、黑井古镇。收购黑井古镇项目并进行开发改造,提升景区档次,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升级景区基础设施。

10、省级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及集团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立“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将集团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完整整合,构建全旅游业务线和大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收购酒店、宾馆等设施,完善旅游产业中的“食”“住”环节,打造集团自有的旅游生活综合体。

(三)文投金融板块

11、“1+N”影视基金。即云南影视产业发展基金及其他专项子基金,为在云南省内有投资价值的影视制作企业或影视项目以及在云南完成主要拍摄制作的优秀影视作品进行鼓励支持。同时成立多个影视专项子基金,对影视制作不同环节或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地专业高效的支持。

12、云南珠宝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该支基金,为集团内珠宝板块业务战略构想的广泛实施积蓄力量,同时为云南省构建珠宝产业贸易循环链条做资金准备。

13、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利用该支基金,用于云南文化事业建设、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及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方面。

14、“云文卡”。通过实施“云文卡”项目,为本地文化消费者提供文化消费打折优惠服务功能,同时也是文化金融消费服务平台。

15、云南文化产权交易所。综合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在无形文化资产的确权、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等作用,建立以版权交易为核心,拥有完善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等要素的产权交易所。

(四)文投影视板块

16、云南影视基地网。项目为影视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化渠道,增加影视合作的便宜性、提高信息聚集度。

17、“一区五园十基地上百点”项目。项目的内容具体是:“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五个影视产业园”+“十个影视产业基地”+“一百个影视拍摄点”的影视载体项目。

18、沧江文化影视城。继续推进沧江文化影视城建设,扫清开工建设前障碍,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实现开工建设。

19、影视产业服务平台。囊括影视产品制作的全部环节,如拍摄基地租赁、影视拍摄道具设备租赁、影视后期制作(包括特效、音效制作等)、融资担保服务、信息服务等,实现一站式的影视服务。

20、云南边疆题材电影创作基地。通过项目实施,使集团成为中国边疆题材电影制作的大本营,开启云南省电影产业发展的活水之源,为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文投科创板块

21、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电子商务平台。平台面向文化产业相关项目、产品、产权进行展示、推广和交易的服务,同时将引进银行、投融资机构在网上驻点关注企业和项目。

22、“艺术汇" 园区电子商务平台。融合艺术家园区业主和艺术从业人士的网络社交平台,用于展示、推广、销售园区艺术家作品。

23、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项目为我省创意转移、创意变现、科研成果转化、文化产业咨询等活动提供支持。引导和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六)文投教育板块

24、云南文产学院。通过项目实施,为云南甚至全国的文化教育需求者提供学历教育,弘扬并发展云南传统文化及技艺。

25、云南文化艺术综合培训基地。主要开展综合性的培训业务,涉及文化产业内多个领域,针对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方案。

(七)文投会展板块

26、云南会展服务平台。整合会展的人才、资金、载体资源,达到供需的有效对接,同时搭载会展业的电子商务功能,实现会展的信息化交易。

(八)文投珠宝板块

27、云南瑞丽国际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我省全产业链珠宝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后将是国内外知名的珠宝首饰创造及企业孵化基地。

(九)文化园区板块

28、金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营造文化创新氛围,实现科技、人才、金融、企业等多方面要素集聚于园区内,通过要素资源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增强园区的集聚力和生产力。提升盈利能力、服务能力和各类资源整合能力,开发多种增值服务并对部分功能模块进行试运营。

八、主要措施保障体系

       一是要深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要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进一步解放和更新观念。大力推进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产业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的意识,以及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发展的意识,在发展中注重克服不愿意改革和创新的倾向和急于求成、忽视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倾向,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新的文化发展观。

       二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出资人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员工负责”理念,在公司内搭建能够发挥个人潜质,将个人职业目标融合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平台。同时,建立学习型的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企业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将公司打造成一个学习型、具有团队精神、团结务实、勇于创新、和谐发展的大型投资控股公司。

       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改革和完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辟多种渠道,建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大力引进文化科技、经营管理和其它各类紧缺人才,借助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发展文化产业。

       四是要深化品牌战略。建立集团的品牌营销战略,依托集团的大品牌背景优势,通过向各子公司传达品牌精神,建立品牌形象识别体系,挖掘品牌内涵,通过规范集团标识LOGO的使用频率,增加品牌曝光度,使得集团上下及各子公司之间统一品牌意识。

       五是要争取资金支持。积极通过财政性补助资金、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渠道(包括集团参股成立的云南省文旅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功能、筹备企业债券发行、文产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文产担保公司设立)等渠道进行融资。同时利用好互联网金融等新型的融资手段,争取多种经济成分的资金支持,确保集团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效果高效化。争取国家和云南省对文艺院团改革扶持政策和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顶层政策,切实解决集团资本金注入问题。

       六是要抓牢各项文化经济政策,超前谋划争取主动。密切关注国家及省内文化产业政策最新变化,不断加强与国家和省文化、宣传、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把握上级政府部门政策的引导方向,第一时间获取政策信息。按照中央和省的资金投向、项目申报要求,做好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衔接,超前梳理各类申报材料,协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手续、备齐资料、查漏补缺,确保各级政策出台后,立即组织上报,把握工作主动权,群策群力开展政策资金争取工作,争取各方面最大化的政策支持。

       七是要加大体系管控力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管理组织、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投资业务的管理和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以保证集团各项业务稳定运行。

浏览量:0